有人說,茶館是個小成都,成都是個大茶館。成都素以茶館多、茶客多和喝茶耗時長而聞名,如今成都的生活節奏快了許多,但在公園里、街頭巷尾仍然可以看見不少喝著蓋碗茶、擺著“龍門陣”的人們,神情怡然自得。當時代牽著整個社會一路狂奔向前發展時,卻有一些悠閑的生活習慣被這座城市保留了下來。
蓋碗茶追求的是“天地人和”之意境
四川傳統茶館所用的茶具為“三件頭”,即:茶碗、茶蓋和茶船,因此通常被稱為“喝蓋碗茶”。茶船即茶托,用它端茶碗以免燙手。茶蓋可以使水保持溫度,還可以用蓋來撥動茶水,使茶香四溢,滾燙的水也涼得快一些。另外,茶客喝茶時從茶碗和茶蓋之間的縫隙下口,可以把茶葉撇開。其實,“蓋碗茶”還有更深層的寓意:把茶蓋比作天,茶船為地,茶杯喻人,把茶水一沖上,蓋子一蓋,便有了“天地人和”的意境。
品茶有講究:喝前用蓋子“刮”幾下
成都的茶館總是人聲鼎沸,從喝蓋碗茶的姿勢上就能一眼分辨出是本地人還是旅行者。最地道的品茶方法應該是:在喝茶之前用蓋子“刮”幾下,輕刮則淡,重刮則濃,然后把蓋子蓋得有點傾斜度,放到唇邊慢慢地品。泡不完的茶,擺不完的“龍門陣”
“茶博士”絕對算得上茶館中的風云人物,他們提著長嘴開水銅壺為茶客加水,穿梭于茶桌之間,揮灑自如,游刃有余?!安璨┦俊睂什柰脒B沖三次,滴水不漏,稱作“鳳凰三點頭”,碗碗鮮水摻得冒尖,卻無半點濺出碗外。這種沖泡蓋碗茶的絕技,往往讓在座的茶客又驚又喜,并升華成一種美的藝術享受。人民公園最具市井氣息
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最適合尋幽訪勝,走過紅墻碧瓦、翠竹石徑,尋一家清凈的茶館坐下,泡上一杯蓋碗茶,聽一段古琴,不得不說是人生的一大享受。草堂的文化底蘊深厚,據記載,杜甫在此居住的四年時間里,創作了《春夜喜雨》、《蜀相》、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,流傳至今的有兩百余首。英國首相卡梅倫到四川訪問的第一站就選在了杜甫草堂,于是中國詩人與英國首相終于有了交集,他們在草堂里喝著蓋碗茶,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交流。